主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公示内容 | |||
|
|||
|
|||
主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公示内容
日期:[2016年05月11日] 版次:[04] 稿源:[ 淄博日报 ] 作者:[ ]
我市已形成整体线网合理化、效益化,功能明确、走向合理的大公交体系
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支撑城市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组织开展了主城区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的规划研究工作,现将优化方案公示如下。 一、优化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我市主城区公交、区际公交、区县内公交“三位一体”,城市公交、轨道交通、自行车“三元融合”的总体要求,将设施建设与运营服务提升紧密结合,突出“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支撑”。“一个中心”,即以提高公交服务能力为中心;“两个重点”,即以加强城市周边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公交线网服务能力和提升老城区公交服务品质为重点;“三个支撑”,即以枢纽场站设施保障、路权保障和车辆运力保障为支撑,构建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走在前列”相匹配,与“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相适应的城市公交线网体系。
采取“分区而治”的公交线网优化策略,城市周边地区,包括高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经济开发区,重在提高公交覆盖,加强公交服务能力,规划建设公交枢纽,以新增公交线路为主,构建服务于西部新区和北部高新区的公交网络;老城区重在优化提升,结合专用道和站点改造,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和服务品质。 (二)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至2017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公交专用道监管及处罚体系,公交高峰期平均运营车速达到18公里/小时。完善经济开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与张店之间的公交衔接;张店建成区范围内,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3标台/万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1.7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0%。 2.中期目标:至2020年,形成完善的公交枢纽体系,公交高峰期平均运营车速达到20公里/小时。经济开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部形成相对完善的区内公交线网;张店建成区范围内,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5标台/万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2.0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 二、优化方案 (一)公交枢纽布局方案 在现有公交东站、客运中心2处公交换乘枢纽的基础上,东北部高新区保税园区、西部房镇、北部高铁站、南部工矿区、东部化工区以及经济开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分别规划建设1处公交枢纽,新增7处公交枢纽,形成由9大枢纽组成的主城区公交枢纽体系。 近期(2016-2017年),先行建设房镇、高新区保税园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高铁站5处公交枢纽,作为近期公交线路优化的重要支点,其中,高铁站公交枢纽2017年完成建设,2018年投入使用。 (二)公交线网优化方案 1.近期(2016-2017年)优化方案 优化调整公交线路5条,同时结合房镇、高新区保税园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4处公交枢纽的建设,新增公交线路11条。 (1)优化既有公交线路5条 对部分线路设置不合理、与客流需求不匹配的5条公交线路进行优化,使公交线路更加符合客流需求,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调整情况附后)。 (2)增加公交线路11条(2016年拟新增5条,具体情况附后) 增加贯通城市东西向的联通路、华光路、人民路等客流走廊,加强东西两翼的衔接,提高西部新区和高新区公交线网的服务能力。 一是基于高新区保税园区、房镇两处公交枢纽,开通4条分别贯通中润大道、联通路、华光路、人民路的公交线路,构建服务城市东西向主要公交走廊的骨干公交网,推动城市东西两翼的融合,更好地服务走廊沿线政务中心、大型居住区、学校、医院以及东部工业园区等地的出行需求。 二是充分考虑西部新区规划建设或正在建设的重要民生设施的公交出行需求,如中心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西院区、淄博三中新校区、孝妇河湿地公园等,规划新增2条公交线路,为新增的客流集散点及时提供公交服务,支撑城市新区的快速发展。 三是以义乌小商品城等城市中心的商业区为中心,新增3条线路,构建辐射城市周边地区的公交网络,进一步加强外围与中心的衔接。 四是基于经济开发区、文昌湖两处公交枢纽的建设,新增客运中心至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至文昌湖2条公交线路,同时,优化调整53路,实现公交东站与文昌湖管委会的衔接,进一步增强张店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之间的公交联接。 通过新增11条公交线路,能够有效提升西部新区与北部高新区的公交服务水平,加强对西部新区的政务中心、齐盛湖公园及中心医院西院区、市妇幼保健院西院区、淄博三中新校区以及高新区东部的淄博中学、高新区实验中学等学校和大型工业园区、居民社区的公交服务能力,并加强了与老城区的有效衔接。 2.中期(2018-2020年)优化方案 结合城市北部高铁站、南部工矿区、东部化工区公交枢纽的建设,进一步提升西部新区、高新区的公交服务水平,同时,加强经济开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部的公交服务能力,实现主城区公交整体服务水平的大提升。 (1)优化调整既有线路5条 结合中期枢纽建设,优化调整线路5条,将58路、123路、126路的首站调整至高铁站公交枢纽;将89路首站调整至工矿区公交枢纽(南定镇);将157路末站调整至高新区保税园区公交枢纽。通过优化调整,将枢纽作为线路运营组织的中心,并在枢纽内夜间停车,降低调车空驶里程,提高线路运营效率和可靠性,有效改善目前占道停车现象,减少安全隐患。 (2)增加公交线路21条 结合枢纽及首末站的建设,新增公交线路21条。 一是新增4条贯通城市北京路、南京路、世纪路、西五路的公交线路,形成覆盖城市南北向主要客流走廊的骨干公交网络,更好地服务走廊沿线政务中心、学校、医院等重要客流集散点,支撑新区的快速发展。 二是结合高铁站的建设,新增公交线路3条,分别加强高铁站与东部高新区保税园区、中部的火车站和公交东站、西部的政务中心及房镇的衔接,进一步加强北部区域的公交服务能力。 三是结合城市南部工矿区、东部化工区两处公交枢纽的建设,规划新增公交线路3条,加强南部与西部新区、老城区的衔接。 四是进一步加强经济开发区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部的公交服务能力,规划新增公交线路5条,其中,经济开发区内部新增3条公交线路,服务于区内大型企业、居住区及职业学院学生的出行;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内新增2条公交线路,形成环湖公交网,更好地服务区内的旅游出行。 五是结合公交首末站的规划建设,新增公交线路6条,进一步加密城市西部新区和东南部区域的公交线网密度,提高公交服务能力。 (三)设施提升方案 1.枢纽场站 一是在城市周边规划增加的7处公交枢纽(东北部高新区保税园区、西部房镇、北部高铁站、南部工矿区、东部化工区以及经济开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每处公交枢纽在具备公交线路换乘功能的基础上,兼具首末站、停车场、调度指挥等功能,是区域公交线路组织的重要支点。综合考虑未来发展新能源公交车辆、建设充电站的需要,公交枢纽用地总规模为146900平方米左右。(详见表一) 二是在城市主城区内部规划增加公交首末站13处,有效改善目前首末站严重缺失的现状,每处首末站按规范要求,设置调度室、驾驶员休息室等必备设施。(详见表二) 2.公交路权保障 按照拥堵路段优先施划公交专用道的原则,规划形成“八横六纵”公交专用道网络(八横:鲁泰大道、中润大道、联通路、华光路、人民路、共青团路、新村路、昌国路;六纵:金晶大道、柳泉路、世纪路、南京路、北京路、上海路),总长度129.1公里,专用道以分时段公交专用道为主(6:30-9:00;16:30-19:00),允许校车、班车等7座以上载客车辆通行。在不具备施划公交专用道的道路,在路口增设公交专用通行道,实现公交路口优先。同时,需大力加强公交专用道监管力度,完善专用道标志标识,加强宣传力度,增设监控设施,制定相应的公交专用道处罚政策。(详见表三) 3.站点提升 (1)采用分站式改造既有公交站台。在老城区共青团路、金晶大道南段、新村路等双向四车道或六车道的道路,采用分站台模式改造,在保留现有公交站台的基础上,增设第二站台,提高站台的公交服务和通行能力。 (2)建设港湾式公交站台52处。结合城市新建、改建道路,建设港湾式公交站台,至少保障2个公交泊位。同时,增补安装候车亭369个。 (3)在义乌小商品城、大润发、银泰城、佳世客以及公交东站、理工大学东门等城市中心重要的客流集散点,建设深港湾公交站台,强化公交线路换乘功能。 4.车辆装备 根据主城区公交线路优化方案,近期新增公交车400辆左右,其中,新增线路配车规模为210辆左右,加密既有线路班次,增加配车190辆左右,车辆总数达到近1000辆,约合1300标台。中期至2020年,车辆规模达到1500辆。2016年计划新增公交车辆约200辆。 新增公交车辆的同时,根据车况分期分批进行更新。新购公交车辆原则上以纯电动或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为主,需加强公交车配套充电设施的建设。 (四)运营服务提升方案 1.加密高峰期公交线路发车班次 在优化调整和新增公交线路的同时,计划将运量大、高峰期乘车较为拥挤的公交线路,增加班次密度,缩短发车间隔,减少乘客候车时间。 2.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 根据线路特点,优化调整公交线路的运营时间,针对途经大型商业网点、换乘枢纽、火车站、高铁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公交线路,合理延长运营时间,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夜间出行需求。 3.发展智能公交系统 一是充分挖掘利用公交IC卡、GPS等信息数据,加强手机数据分析利用,基于大数据分析,优化提升智能调度系统。二是完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电子站牌,加强“互联网+”的应用,完善提升手机APP系统,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公交出行信息服务。三是建立覆盖“五区一县”公交系统以及城市轨道、公共自行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一卡通”平台。 4.创新公交运营模式 一是结合公交专用道建设,开通高峰期运行的公交线路,满足通勤出行需求,缓解老城区交通拥堵;二是针对贯通走廊且长度超过20公里的公交线路以及连接张店与经济开发区、文昌湖的公交线路,实施大站运行,提高线路运行效率;三是结合枢纽站的建设,将部分区间线路进行调整,减少城区交通压力,提高运行效率。 (五)预期效果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将有力地提升我市公交竞争力、吸引力。一是公交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至2020年,公交线路数量将由目前的34条增加至67条,线网长度达到380公里,公交车辆规模达到1500辆。二是公交服务水平显著增强,主城区公交高峰期运营车速达到20公里/小时,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高峰期发车密度大幅提升,乘客平均候车时间由目前的11.6分钟缩短至7-8分钟;张店与经济开发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的衔接更加紧密,两区内部均形成服务于区内出行的公交线网体系。 三、2016年优化调整与新增线路方案 (一)优化公交线路5条 2016年优化公交线路168路、137路、136路、7路、95路,共5条公交线路。 1.168路 (1)优化调整方案:将该线路以义乌小商品城为节点,拆分为市总工会至义乌、客运中心至银泰城两条公交线路。 (2)优化调整后线路走向: 168北线:华光路-西五路-联通路-世纪路。 168南线:昌国路-北京路-和平路-南京路-共青团西路-祥和路-瑞贤路-华光路-西六路-联通路-西五路-银泰城。 2.137路 (1)优化调整方案:线路自天乙花苑发车后,沿重庆路向南至中润大道,经世纪路到联通路后,沿联通路向东运行至西五路继续向南,不再途经华光路、南京路和北京路。 (2)优化调整后线路走向:重庆路-中润大道-世纪路-联通路-西五路-共青团路-柳泉路-马南路。 (3)站点调整 撤销公交站点:佰虹建材、绿城百合花园、北京路中润大道路口、齐盛国际宾馆、市直机关第一办公楼、范家村、张店八中、佳世客购物广场、祥瑞花园西门、龙凤苑(南门)、市直机关第二办公楼、龙凤苑小区。 新增公交站点:颐臻花园。 3.136路 (1)优化调整方案:线路终点站由红星美凯龙调整至公交东站。 (2)优化调整后线路走向:公交东站-杏园路-东二路-人民西路-柳泉路-华光路-重庆路-联通路-上海路。 (3)站点调整 撤销公交站点:红星美凯龙、王舍汽配城。 4.7路 (1)优化调整方案:线路终点站由佳世客购物广场调整至天乙花苑。 (2)优化调整后线路走向:铁南路-杏园西路-东一路-共青团西路-西五路-新村路-南京路-人民西路-重庆路-华光路-北京路-天乙花苑。 (3)站点调整 新增公交站点:张店八中、范家村、市直机关第一办公楼、齐盛国际宾馆、北京路中润大道路口、绿城·百合花园、佰虹建材、天乙花苑。 5.95路 (1)优化调整方案:线路终点站由义乌调整至银泰城。 (2)优化调整后线路走向:西山三路-西山五街-生活路-张南路-杏园西路-西二路-兴学街-柳泉路-和平路-南京路-华光路-世纪路-鲁泰大道。 (3)站点调整 新增公交站点:西班牙风情街、世纪花园、中润华侨城(西门)、新华制药(鲁泰大道)、银泰城西门。 (二)新增公交线路5条 新增线路1:于小村—银泰城 线路走向:于小村→人民路→环东路→华光路→义乌小商品城→世纪路→中润大道→西五路→鲁泰大道→银泰城(10.2公里) 新增线路2:惠泽园小区—高新区实验中学 线路走向:惠泽园小区(房镇社区)→中润大道→高新区实验中学 新增线路3:甘家村—义乌小商品城 线路走向:甘家村→晓月桥路→鲁信路→裕民路→西五路→中润大道→西六路→华光路→义乌小商品城 新增线路4:中心医院西院—联通路花山路口 线路走向:中心医院西院→共青团路→上海路→联通路→联通路花山路口 新增线路5:太平洋保险电销总部—棉麻站 线路走向:太平洋保险电销总部→华光路→西五路→人民路→柳泉路→新村路→东一路→商场路→棉麻站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