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正霖:民航将支持国产大飞机全面展开适航审定工作 | |||
|
|||
|
|||
冯正霖:民航将支持国产大飞机全面展开适航审定工作时间:2017-05-06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作者: 本网讯 5月5日下午,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首架机空中飞行79分钟完成所有任务试验点,圆满完成首飞任务。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首飞活动上表示,国产大飞机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民航人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首飞成功的基础上,支持国产大飞机全面展开适航审定工作。同时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努力为中国大飞机走向世界创造条件。 冯正霖指出,适航审定是民用客机安全性能的“保证书”,是走向航空市场的“通行证”。自2010年受理C919飞机型号合格证申请以来,民航局全力开展适航攻关,组建了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制定修订适航规章3部、规范性文件30多份,构建了相应的适航法规体系;会同中国商飞公司,按照适航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了有关C919飞机的66份审定计划,确定了1453项验证试验要求,拟订了4302份符合性文件,为下一步适航审定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正霖强调,目前,中加双边适航协议已顺利签署,中美双边适航磋商取得积极进展,中欧适航合作进一步加强。民航局大力开展国际合作也是为中国大飞机走向世界创造条件。随着C919飞机适航审定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的适航审定能力一定会全面满足民用航空工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冯正霖表示,C919飞机首飞成功,标志着飞机主体设计已经完成。从首飞到投入商业飞行,还需完成型号合格审定、生产许可审定和运行许可批准三个环节。民航局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领会落实李克强总理的明确要求,严格履行适航审定职责,严格把控飞机质量关口,努力为大飞机的发展创造保障条件,确保大飞机质量安全可靠。在航空市场上,民航局将积极鼓励国内航空公司使用C919飞机,并不断推进中外适航合作,大力支持中国商飞拓展国际航空市场,争取让C919飞机早日加入世界民航机队,成为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畅销机型。 “让国产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是国家意志,亦是全国人民“中国梦”的一部分。C919飞机是我国按国际标准自主研制的第一款干线商用客机。于2008年开始研制,C919客机座位数及航程均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同属一个级别。“民机发展,适航先行”。民航局承担着国产大型客机适航审定的法定职责,大型客机只有通过民航局适航审定合格后才能够进入民用航空市场。民航局代表公众利益,通过各项适航审定工作,来当好国产民机安全的“把关人”。 链接: 中国大飞机C919首飞!听习近平总书记讲国人航空梦 早在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在上海考察时,就曾来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登上C919大型喷气式客机铁鸟综合实验台,了解飞机研发情况。 习近平指出,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制造大飞机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的航空梦。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前面的路还很长,但时间紧迫,容不得半点懈怠,要一以贯之、锲而不舍抓下去,用前进的目标激励自己,用比较的差距鞭策自己,力争早日让我们自主研制的大型客机在蓝天上自由翱翔。 C919中国只负责“造了个壳子”?中国商飞回应 中国国产大型客机C919于5日在上海首飞成功,按照企业首字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开始与空客、波音一起,并称为大型客机国际舞台的“ABC”。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采访时说,C919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C91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叶伟指出,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叶伟说,为了与国际标准对接,这款大飞机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其中,一级供应商中的国际供应商有十几个,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约有数百家。 “国际化的商业发展需要全球合作,全球采购是必走之路,”叶伟说,“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C919,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叶伟指出,事实上波音和空客正争相与中国商飞合作,利用中国公司的人才和条件,发展中国市场。数百国际合作伙伴,也从中国大飞机的发展中受益。 C919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均将主要服务于国内市场,叶伟说,中国市场是国际上最大的市场,国内需求很大。在目前C919获得的570架订单中,绝大部分来自中国国内客户。 “国际化并非一个狭隘的概念。不是只有把飞机卖出去才代表国际化,我们用了这么多国际运营商、国际化人才,把产品和服务放在上海,这本身就是国际化。”他说。 叶伟说,“对中国来说,大飞机的国际化之路,首先需要我们尽快向飞机制造强国迈进,这就必须通过合作找出与其他国家共赢的道路;而对于欧美相关企业来说,与中国合作,寻求共赢,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