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动能 腾飞正当时

发布日期: 2017-07-10 14:51:09 浏览次数: 字体:[ ]



发展新动能 腾飞正当时 
——写在博山东过境线竣工之际□本报记者 姜乾相 通讯员 魏辉

日期:[2017年07月10日]  版次:[01]  稿源:[ 淄博日报 ]  作者:[ ]  


  “七一”前夕,伴随着持续的高温酷暑,人们纷纷选择各种方式避暑。然而,在博山区东过境线施工现场,400余名筑路工人仍在为公路建设挥洒着汗水。他们有的在熟练地操作机械,有的在进行排水边沟清理,有的在进行边坡防护。伴随着机械轰鸣声的,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在如火如荼的施工现场,工程项目部总工程师崔光义告诉记者:“随着黑山后互通立交匝道钢护栏安装完成,历时两年的东过境线项目建设进入尾声,即将接受竣工验收。”
  “年初,新一届博山区委、区政府提出了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现代化城市的宏伟目标,而构筑现代化大交通网无疑是重要一环。”面对采访,博山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姜玉春充满信心:“抢抓‘十三五’公路建设黄金时期和关键时期的重大发展机遇,博山交通瞄准更高起点,着眼更高定位,倾力建设现代化大交通网,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强力引擎,为工业经济搭建腾飞的平台。”
  经济要腾飞,道路需先行。
  俯瞰博山大地,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博山,已初步构筑起了一座城市腾飞的交通主框架。
  从改建省道博沂路、仲临路和湖南路,到遍布城乡的村村通公路,从新建张博附线、改造张博路,到205国道改造,再到博山东过境……在构建现代化大交通网的进程中,博山的决策者目光更加高远,目标更加笃定:在经济发展和惠民利民间搭建起连心桥、便民路。
  一条黑色巨龙横亘博山东部,彰显出博山加快公路建设的磅礴气势。
  对于一座山城来说,公路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早在1986年,作为博山区委、区政府建设的第一条高标准的绕城主干道——西过境线,有效地缓解了“进出博山一条路”的困境,打造成一条服务全区经济和社会建设、促进博山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干道,见证并承载了博山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
  然而,随着博山机电、陶瓷、化工、纺织、物流等产业的迅猛发展,仅仅依靠西过境、南过境两条主干线已不能适应全新的发展需要,东过境线工程建设迫在眉睫。为此,博山区将其列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一路横贯博山东部,天堑山岭变为通途。穿越两侧起伏的高山,行进在豁然开朗的东过境线上,劈荆斩棘的感受油然而生。东过境北起省级示范镇——白塔镇的东万山村,与湖南路连接,途经白塔、城东街道、山头街道、八陡镇四个镇街,南至省级示范镇——八陡镇的大黑山后村,全长11.45km。这条道路按一级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60km,全线设计桥梁(中桥)1座、小桥6座、涵洞28座,公路路面占地约550亩,投资4.45亿元。
  众所周知,发展空间一直是制约山城博山区发展的瓶颈。东过境的建成,可打通发展瓶颈,盘活公路沿线近万亩土地。眼下,沿线的白塔镇、城东街道、山头街道、八陡镇纷纷摩拳擦掌、抢占先机,白塔汽车配件工业园、八陡新材料工业园等一批大项目正积极筹划。城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城东新区的建设,将带动机械、科技、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转型升级、高效发展。预计可拉动投资近100亿元,年可实现利税10亿元,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引擎。
  博山的白塔、八陡两个省级示范镇工业快速发展,北部出口不畅的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博山区正在全力推进东过境北延工程,破除瓶颈制约,进一步拓展东部发展空间。
  基础设施是城市发展的血脉和骨架,重大交通基础建设项目,对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交通网络,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主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意义重大。“博山区按照‘四位一体、组群统筹、全域融合’城市工作思路,统筹构建博山‘七纵五横一环九连’内畅外联的综合交通体系,更好地发挥交通路网在组群统筹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使交通真正成为‘与世界对话的现代化城市’发展、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官’。”博山区委书记刘忠远思路清晰。
  把成绩留给昨天,博山的决策者们已把目光投向远方:博山北过境工程、省道S317临历路源泉-南庄段改扩建工程、省道S231张台线(原湖南路)改扩建工程……一个个精心谋划的惠民公路工程,正箭在弦上,蓄势待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